兰大首页

第19、20党支部组织开展“学习女排 振兴中华 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0-10-07   字体大小T|T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四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弘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汇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104日,第1920党支部举行“学习女排  振兴中华  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集体观看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战绩走上领奖台,成为中国大球项目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揭开了女排姑娘们世界大赛五连冠的辉煌序幕。支部的每一位党员,都见证过那一刻的辉煌,以及女排精神传颂于中华大地的荣耀。从三十多年前走进所有人心中,到2016年重回世界之巅,中国女排有过低谷,有过回归,有过困境,有过重生,但从来没有过放弃和退缩。因为女排姑娘们心中始终怀着理想、抱着信念,所以她们能够持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影片《夺冠》,剧情在三十多年的跌宕起伏中,聚焦于三个高光时刻: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队vs日本队,以3:2击败东道主夺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vs美国队,以2:3遗憾告负;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vs巴西队,以3:2击败东道主晋级。无论是郎平个人传奇般的经历,还是日本、美国、巴西等长年对手,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仿佛都折射着中国女排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和信念,诉说着中华儿女三十余年来砥砺前行的神话般的故事。

    如果说,1981年宋世雄激情澎湃、豪气干云的解说,正是那个年代从女排精神到中国精神的体现,那么从20082016,则是新时代的崛起伴随着女排精神的回归。影片没有停留在某个人的经历,而是更多地关注中国女排的群像,由此唤起了人们对中国女排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回忆。从女排姑娘身上,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对比与变迁,人们的思考和前进。

郎平说,排球是她的生命;郎平还说,排球不是女排姑娘生活的全部。我们自豪于那个刚刚打开国门就无所畏惧直指巅峰的中国女排,我们更加自豪于今天,不再需要将一个泱泱大国的骄傲,全部压在姑娘们肩膀上的中国。

正如《人民日报》所言,最好的爱国,就是做好自己。在电影结束后的讨论和交流中,党员同志们对于郎平个人所表达的女排精神有了深刻的认同: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人生不一定会赢,但是要努力去赢。”

    数十年来,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祖国,不正是如此,一路走来?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百姓的共同追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将继续这样走下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千钧合力。让我们的梦想,中国的梦想,永不褪色。我们期待着中华民族的圆梦之旅一路顺风,我们期待着梦想成真那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