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首页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发布时间:2021-05-11   字体大小T|T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诞生至今年二零二一年七月一日,整整一百年的华诞了。目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地掀起了学习和庆祝党的光辉历史的热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温暖着全国人民的心田。我这个五十年的共产党员早已陶醉在这个滚滚沸腾的洪流热潮中了。兰大离退休第二党支部负责人安排我写一篇关于庆祝党诞辰百年华诞的文章,我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晚间,静静地思考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回忆党的光辉历程,联系自己的成长道路,让我思绪万千,心潮起伏,感慨无端,激动彻夜难眠。从解放至今八十年来,我始终沐浴在党的灿烂温暖阳光下茁壮成长,幸福地生活。我整个人生的心灵命运同党的壮丽事业坚定的联系在一起。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童年时,一踏进小学大门,就被那些讲述革命老前辈、抗日英雄的小人名、连环画所感动、所吸引。他们的行为给我树立了榜样,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了我思想的灵魂,当年在他们光辉上进的感召下,我当了儿童团员,为“减租减息“”土地革命”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地合办了许多好事,受到过工作上的表扬和鼓励。后来我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通过勤奋努力学习和锻炼,在抗美援朝时期在老师带领下深入到农村及深山沟里积极力行“抗美援朝”动员农民们为支援前线捐款捐物。并积极报名参加志军击打美国佬。在一年的革命活动中,我也深刻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此,我逐渐明确了人生的意义、做人的道理,从而奠定了为革命率领,将来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出大力的思想基础。
          一九五二年,我从小学毕业了,但是家里经济困难、人口又多,眼见其他同学先达到武都赶考。我却忘不了,经过几番周折,有一天下午趁大家不在,我偷偷溜出家门,一夜往西120里山路,终于天亮前赶到了学校,距离考试还有不到十分钟就开始了。当我到考场时,开考的铃声响了,若错过了这个机会,我就将当一辈子面朝黄土皆朝天的穷苦农民,显然与学习建设新中国本领再无缘了。考试时我想其他同学又复习好几天了,我只闹离家赶考的事,根本无暇复习,我想肯定考不上,万一考不上,怎么办呢?若回家感到丢人,还少不了挨一顿打。我决心另辟蹊径,到离家更远的异乡闯一条路,挣钱再求学。我想天无绝人之路,许多革命先烈在那样残酷复杂的斗争中能坚持革命,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机智勇敢地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而我遇到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在我决心准备远行的时候,突然接到考生还还有面试的机会。给我面试的老师是农村来的,他问我为什么考中学,我回答:“为学习建设中国的本领。”老师点点头又问我家境如何?我便将如何下午离家出去,往西一夜赶考,途中还遇狼和鬼的事情。老师当即拍响了桌子说:“你被录取了!”我想录取红榜还未出呀!老师,你就准备上学吧。第二天红榜上果然有了我的姓名。这位面试的老师当了我的班主任。
        新生入学开始了,但家里不支持,不供我上学,逼着我做庄稼。我毅然决然地去学校,学习期间没有钱吃饭,我就利用节假日、礼拜天或课余时间去上山砍柴,去居民家打小工,去车站为人扛行李挣钱,边工作边勤工俭学。伙食费欠了四个月,放假时学校通知我学校打工挣钱还伙食费。谁料老天爷有眼,学校传达室门前黑板取钱的许多名单中有老同学发现了我的名字。我不信,也不敢取,唯恐有重名重姓。经查证,寄款人,是我二哥的名字,一字不差。我还是不敢取,唯恐万一有重名重姓,何况二哥解放前又失踪参加了革命,同家里没有任何信息,有人讲被人打死了,有人讲可能被国民党抓走了。为此,我的母亲差点哭瞎了眼睛,全家沉浸在悲哀的气氛,死气沉沉的。我根本不敢想二哥会给我寄钱的事。过两天,二哥真的来信了,讲他参加革命后,组织上派他到省城革命大学学习,寄给我15万元(当时一万元就是现在的一元钱)让我报个转学证,下学期准备到兰州上中学。看了信我激动的流了泪。我的老同学都对我很关心很友好,他们来自农村,也都困难,却都不同程度的欠着为数不多的伙食费。面对这十五万汇款,我觉得太多了,于是除了交拖欠的伙食费,把其他同学拖欠伙食费都还清了,还剩余一些,大家大吃一顿美餐就结束了,我想反正我要走了留那些干啥用。
         一九五三年过了大年初三,大年初四早上我背上母亲为我准备的食粮,踏上了奔往千里之遥的兰州艰难征程。那没有汽车,马车:脚夫帮骆驼队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通往兰州路是怎样的,我只知道个大概方向,一路全是坎坷不平、沟沟坎坎、弯弯曲曲长满杂树丛草的土路,且岔路很多,必须边走边问人,一旦走错那就麻烦大了。每天我跟脚夫哥赶路,一天行走六十里,正月里正是天最冷的时机,到达岷县天冷得能冻破石头,比起家的四川盆地气候,简直是天地之别,那时只穿着自制的麻鞋,同红军长征穿的草鞋一个样,裹着毛线织的褥子,走路轻巧抗寒很差,裤子是家织布袋,棉衣很薄,没有内衣内裤,剪了个锅盖头,没有帽子,得我裹成一团不敢出门。为了上兰州求学,又不敢耽误。第二天鸡叫时分又跟上脚夫帮忍冻前行。有一天爬某木寨颜大山爬到半山委实人马累乏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遇到两座茅草棚房子,住着两家穷人。于是就在此过夜,这里穷山僻壤,没有柴火烧,烧火做饭均牛粪。晚上肚子饿了,拿出自带的干粮在牛粪上烤一烤往嘴里喂。第二天鸡叫头遍又继续爬山。尽管很艰苦,一想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前有敌人堵,后有敌人追,天上还有敌机轰炸的艰难历程,我立马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经过半个多月的艰难爬行我终于到了繁华美丽的兰州城。

    在兰州西北中学的六年学习期间,我通过自己的严格要求,勤奋努力,积极参加学校党团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学习、工作上有了大的长进,我光荣地成了共青团员。为激发同学们积极学习的热切需求和进步向上的力量。我的几位同学创办了《西中青年》校报,那是我就喜爱文字,《西中青年》成了文字爱好者的活动园地,常常给大小报刊投稿,勇敢地实践锻炼自己,收到校党支部的热情支持。通过《西中青年》向师生们推荐介绍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科学知识的科学创造者,表彰了一些师生中的先进事迹,也向师生们举荐了不少优秀著作的科学创造发明。在师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也受到好评。同时我也被举荐评比为《甘肃日报》、《兰州日报》优秀通讯员,为党报我也写了不少通讯报、人物采访和文字艺术小作品,这些小作品锻炼了自己,赢得的稿费解决了自己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一九五八年,我踏进兰州大学汉语文学系,走上了专修文字的道路。除了专业课程,先后走向社会经受各种社会实践,如大炼钢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武山茉子川抗旱、景泰小红山挖石膏、甘草、临夏民族地区搜集民间文学到敦煌探访农民作家白绪仁等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也从中经受了严酷考验,得到了思想和体力上的锻炼。当年党的思想教育抓的很紧又是碰上全国学雷锋的高潮,通过认真学习雷锋日记,被雷锋精神深刻感化,受到了触及灵魂的教育,整个思维投入到学雷锋精神的活动中去了。我系的党支部书记是一位曾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的骨干人物,他经常给我讲述许多国内外革命前辈的英雄模范故事,介绍党的地下工作者在白色恐怖及残酷复杂斗争中为党建功立业的伟大事业,毕业时他给我们嘱托了四句话:“既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就是把雷锋精神做了精炼的总结。谁会想到这四句话在我将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长了座右铭和行动指南。大学五年生涯中,我们很喜爱文学专业课,还有浓厚的文艺创作的兴趣。我们认真学习了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也认真阅读了许多讲话后出现的优秀作品,激起了我们极大的创作热情。

    一九六三年,我们毕业了,结束了兰大五年的学习生涯,填报毕业志愿时,我坚决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九个毕业志愿,我只填了一个到新疆的志愿。当年九月初,一声笛响两昼夜,西出阳关唱三叠!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在列车行进中,面对浩瀚无边的花花大戈壁滩,见到狂暴戈壁的一股股震天撼地的龙卷风,我们感到了挑战的威力。我们被分配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当年南泥湾开荒造田的三五九旅英雄老战士,见到了英雄们大战戈壁沙漠,大引水利渠道的万亩田,见到了大农场堆积如山的粮食和棉花,见到了映在绿波中的一桩桩粉白楼房还有碧波荡漾中的公园小汽船和美丽的亭台楼阁。英雄及就友边战士们把荒凉的戈壁沙漠打造成了花团锦簇的大乐园。英雄战士们穿着简单朴素,待遇并不腐,但他们无亏无愧,从不向党想组织伸手。他们认为见到改变大戈壁的奇迹成果就是最好的待遇和奖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在这些无形力量的影响下,我也觉得轻松愉快,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六五年进疆大学生转业,其它人被转为22级,而我因为积极肯干、又是五年制被转为21级,受雷锋精神的感召、我立即向政治局写了向其他大学生一样调为22级的申请。在大会上政治人员相继阅读了我的申请报告,激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阵掌声后的十年匆匆,我调回南疆民族地区工作,上面又来了调资文件,又有了我的调资机会,在会上我知道民族同志工资很低,一位维吾尔妇女家有五个儿女,工作时间也长,在调资会上,我又将自己的调资名额让给了这位女同志。后来组织上可能看到第一次放弃调资的材料,最后还是给我调为21级,让给那位维吾尔女同志的调资名额仍然有效。过后一位老朋友讲我老干傻事。但我并不后怕,觉得问心无愧,因为我要实践党总支书记那四句话,我要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精神,因为我是中国共产党员!

    在新疆保卫祖国、建设边疆、战天斗地改变沙漠戈壁的十八年的战斗岁月里,我没有退缩过,一直冲锋在先、敢于拼搏、敢打硬仗,无愧于党的培养教育、无愧于江隆基校长和师长们的嘱托。这一切始终激励着我、鼓励着我,回响在我的耳边。有一次通知塔城边境有了敌情,我们立即向东奔赴前往,途中到了“里风口”遇见咆哮如雷暴风雪,真是“里风口”,卷起石头大如斗,风沙弥漫不见天,鹰隼飞来也断头。面对险情我们不顾生命安全的冲了过去,按时赶到了边境,解决了敌情。还有次备战预备时,情况危急,我们穿着冲锋棉裤,大头棉皮鞋,在边防哨长营里睡了一个多星期,顺利结束归来。棉衣上的虱子多到用刷子刮了下来,但我们没有一个人埋怨。在一次全团开荒造田的大会中,我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日夜坚持的办会战服、刻蜡版、传递捷报、鼓舞士气。看到大漠变成插绿的条田时,我感到无限的光荣和自豪。在这艰苦平凡的战斗生活中,我发挥自己的优势,先后编了《血衣》独幕话剧和歌舞剧《农坊大道》,写了百余首诗歌、数十篇散文论文和评论文章,大多发表在国内一些大型刊物和报纸上。赢得了不少好评。

    在文革后改革开放、百废待兴的时期,我又回到了母校的怀抱,先后在人事处、组织部、宣传部、外语学院、武装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尽职尽责尽心的工作。在落实拨乱反正的政策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之后又受理广播宣传工作,我积极创造条件,先后培养百十名学生,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得到锻炼成了各单位的优秀骨干。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走上社会工作的学生至今还同我保持工作思想交流,相互勉励的亲切联系。在我曾经感兴趣的武装工作中,组织国防越野曾向比赛的国内外工作,先后带领学生参加了代表中国赴澳大利亚的国际赛,取得好成绩受到国家部委、教委的大力表彰和奖励,给国家、甘肃省、兰州大学争了光,赢得了荣誉,在国内各地多次比赛中,先后为兰大夺了金银铜奖二十四个。武装部也获得了甘肃省军事教育工作的先进单位。

    现在我已是八十五岁的老同志了,退休也二十多年了。但作为共产党员,我的心里还燃烧不灭的火焰,还不觉衰老,还想为党的事业干点什么。在兰大的百年校庆时,我组织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同学编了一本文图并茂的诗文集《萃英学子情》,受到国内外校友的欢迎。欢庆校庆时,学校将这本书作为赠送校友的礼品,校党委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拿着这本书讲“这本该是学校应该办的。但学校没想到让几十个年逾古稀的老校友办妥了这事”。

   在我八十寿辰的九月,用我人生的经历写了一首《八十怀古》发表在“甘肃日报”二零一六年九月的“百花园”里。诗的首段是“谁说七十古来稀,我今八十何是奇。乐享盛世情无尽,喜迎百寿力有余”。我想革命人永远年轻、不会老。当然,人生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长生不老的神话不存在,我认为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的思想、精神、灵魂不能老。正像革命前辈讲的“革命不息、战斗不止”。

    现在我想用革命伟大导师列宁的一首诗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

呵,朋友,春天后面不是秋

何必为年龄发愁!

如果你在秋爽时结好了果实,

又何必在春花面前害羞,

我有时着急,是因为工作不顺利。

也有时发愁,是因为在政治上我比别人落后。

我曾经踏遍了整个人生的领土,

最后才知道,

只有人民的事业,

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现在,我没有什么要求,

我的要求就在大家的要求里头,

我的幸福,也在大家的幸福里头,

世界上青春长在,

谁的生命要与它结合,

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

呵,朋友

春天后面不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