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铅笔情怀
人到老年,情不自禁的经常回忆自己的一生,好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由童年、少年、中年直到老年,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岁月在头上消退了青丝,岁月在脸上画上了无序的年轮,这是无法抗拒的自身规律。
我们这些三十年代末出生的人,也许还有或模糊或清晰的记忆:幼儿时经历抗日战争,整天逃避日寇的轰炸;少年时正遇解放战争,迎接解放军进城。解放了,我们又经历了大大小小许多运动。忙碌工作了几十年,这些都化成为过眼云烟,只能回首,无需重现。
退休了,岁月为自己翻开了另一页,即转变奔忙的生活方式,没有学习的压力,更无晋升的诱惑,真正进入人生的春天,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有精力回想过去。少年时的一件事使我永不能忘怀。
解放初期,科技落后,工业发展水平有限。记得在刚进入初中时,写字的蓝墨水是纸质小包的粉质颜料,加水 化后灌入小瓶,吸入钢笔或沾水笔写字;铅笔是用切菜的大刀粗削,再在地上磨尖使用,费劲耗时使人厌烦。那时我多么想有一枚小刀削铅笔呀!我考虑良久,鼓起勇气向母亲开口买一枚小刀,竟然被母亲拒绝,批评我要求过高,没达到目的反受罚斥,当时我含着泪去学校,沉闷的上完下午的课程,独自埋头走出校门,万没想到昔日为生活辛苦奔波且少言寡语的父亲惊现在校门口,他默默地将买小刀的钱塞到我手里,我一时由悲转喜,一种无可替代的感动油然而生。岁月蹉跎许多往事已经模糊,而父亲站在校门口的一幕却常在脑海中回荡。我感谢父亲且感恩父母的不易。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强大,对外交流增多,削铅笔不仅有小刀而且向玩具化演变。一次赴外地出差较久,人地生疏,每天单调的工作生活,不免去旁边的文具店转转,一时被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卷笔刀所吸引。父亲在校门口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这使我情有独钟。此后路过不由地就进去看看,逐渐意动买回来观赏。初次选中一枚青铜质的火车头卷笔刀,车门还可以关开。之后又从琳琅满目的卷笔刀中选中一枚酒瓶形状的,塑料酒瓶的正面有“金奖白兰地”清晰的商标字样,随只有几公分高却酷像真品。以后各地各处的文具店成为我必进之地。卷笔刀也成我的收藏爱好。
追溯铅笔和铅笔刀的发展史。木杆石墨铅笔十六世纪源于英国,十七世纪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机械化生产铅笔制造厂,十七世纪末国外的铅笔输入中国。一九三二年我国香港九龙建成中国第一座铅笔制造厂,生产“中华牌”铅笔,现在这种牌子的铅笔仍在使用,铅笔刀的生产也应运而生。
最早人们只是用刀削铅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仅需要用更多的铅笔,而且对削铅笔花费时间也有更高的要求。机械原理的卷笔刀是一八二八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卷笔刀的黄金时代大约在十九世纪中末期,出现了自动或电动的卷笔刀,甚至还有音乐型的即摇到手柄削笔的同时有世界名曲奏响,这有助于儿童心理成长。卷笔刀的材质从木质、陶瓷、金属起步,现在多为塑料制品。
卷笔刀融实用性、科学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具有收藏价值。同时,削铅笔还能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爱文具的好习惯。小学生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方案)中也曾明确规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要学会削铅笔这种自我服务的本领。
我愿以收藏的爱好,充分享受夕阳之美;以分享为乐趣,续圆积年之梦。上一篇:退休生活随记——闲 话 高 台
下一篇:退休生活随记 ——骑行许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