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首页

缅怀陈佩芳老师

发布时间:2021-09-10   字体大小T|T

    在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兰州大学的无数先辈们一生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默默奉献,我的无机化学老师陈佩方女士(陈佩芳)便是其中一位可歌可泣的知识分子。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仅写此短文以表达我对陈老师的怀念。

    824日是陈佩方老师诞辰,97年前的今天她出生于北平,父亲是抗日名将,潜伏于国民党国防部的中将高参陈宝仓将军。作为家中长女,陈老师的一生深受父亲影响。

    清贫家庭出生的陈宝仓,23岁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山西阎锡山的部队服役,经历过中国内忧外患军阀割据的危难时期;也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安徽宣城战役,遭日机轰炸重伤导致右眼失明;1938他到张发奎所部第二兵团担任参谋长有更多机会接触共产党人,受革命影响,对中共地下工作同志的支援与掩护不遗余力;最后还参加了民革的地下组织。他还在19401944年,利于职务之便掩护、优待了在广西活动的越共领导人胡志明、李光华等人。1943年四五月间,陈宝仓从靖西回柳州,见到胡志明,并与其深谈。他对大女儿说:“我今天见到了越南的胡志明,这个人很了不起,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局势很有见解。他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诗,通晓七国文字。他认为抗日并不单单是中国人的事,世界上所有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人都应当联合起来,组成反侵略同盟,共同对付德、意、日,才能尽快地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的人我在靖西常接触,都很肯干实干,生活艰苦朴素,穿着草鞋,住在山洞里。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要想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越南,首先就必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是真心抗日的……我看应该把他们放了,让他们回国领导人民,共同抗日嘛!”受到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陈佩方在同济大学化学系读书期间就开始涉猎进步书刊,坚定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信念。

        1949年春,陈宝仓受中共华南局和民革中央的派遣赴台湾,配合吴石开展情报工作。为便于工作和掩护身份,他将家人带往台湾。1950年,蔡孝乾被捕叛变,党在台湾的组织遭到破坏,陈宝仓被捕,受酷刑却坚贞不屈,于610日就义。26岁的陈佩方彼时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助教,未一同前往,自此便留在了大陆。父亲的英勇就义让陈佩方悲痛万分。70年后子女们在《浪淘沙·悼念陈宝仓烈士就义七十年》一诗中回忆道:佩方在天闻此讯,泪飞一片。

        1952年她在第二军医大任讲师,19544月至1974年在兰州大学任讲师。1974年至1984年调入兵器工业第五二研究所工作任理化室主任,9001国家重点课题组长。1981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46月调入江苏大学(原江苏工学院)陶瓷实验室。1992517日因肺癌逝世,享年68岁。她曾获1979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模范共产党员”等称号,1992年还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关于陈老师后期的感人事迹在机械电子部《关于向陈佩方同志学习的通知》(机教【199263号文件)一文中有着详细记叙。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她在兰州大学20年间的工作生活情况做以追忆。

    在兰州大学,陈老师工作时间最长,虽经历十年浩劫的坎坷,但矢志不渝,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了许多工作。1964年她编写了无机化学教材;1974年参加了50年硼钢相分析及脆断机理公关项目;1974年至1976年编译有关分析化学及相关方法方面的文章十余万字。这期间她发表多篇关于稀土研究的论文,尤其是她因材施教,讲授的《无机化学》课很受学生欢迎,在化学系四大台柱中是为学生实际上课时间最长的一位。

        19544月陈佩方携子女从上海第二军医大来到兰州大学。据大儿子陈宁回忆,当时他们坐着轿车。看着驴、马的屁股,行驶在黄土很厚的土路上。当时住在旧兰大(萃英门),喝的是用白矾搅拌后泥沙沉淀有半尺厚的黄河水。刚开始住7号楼一套朝北的两室,用公共卫生间。文革开始后只住其中一间,后来又搬到了3号楼(筒子楼)上的一间屋子。搬到7号楼一间房时她将一个1.2米见方大木箱里的藏书卖掉了,无奈地说:“要去农村了,这些书都没用了”。

    尽管19529月,家人收到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编号为0009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但陈佩方还是没有逃脱“反右”、“文革”的厄运。虽然文革期间生活艰苦,全家受到批斗,她依旧用心备课,认真教学。由于一家四口只住一间房,每当吃完饭,妈妈要看书,大儿子就只好回集体宿舍学习。即便命运不公,她在教学和业务上依旧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我们1955级是她在兰大带的第一届学生。1963年我当助教,1964年开始登台讲课。这期间我把她的课从头到尾听了三年,并做了笔记。她虽然很年轻,但课讲得很好,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课讲的很有吸引力。大家闺秀的她一点都不娇气、也没有架子。虽身处逆境,她在同事面前毫无怨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事业,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有生病请假的学生,陈老师就在课后叫学生来家里补课,并给他做饭吃。他对年轻教师的帮助也是不留余力,开会时会把自己的经验竹筒倒豆一样说给我们,还赠送参考书给同在一个研究室的我。54级的陈老师回忆说:“我刚入大学时,第一个给我们上课的就是陈老师,她当年衣着很朴素,授课认真,教育我们对待学习要细致认真,就像早草里捡金子一样。”71级是陈佩方在兰大带的最后一届学生,据71级的宋世强回忆,他们班学生基本是从地方推荐上来的学生,大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高中水平、初中水平、甚至还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授课难度非常大。陈老师因材施教,自编教材,讲课深入浅出。她为人非常低调,我们没人知道她是烈士之后。卢继清回忆说:“常永红同学是小学文化水平推荐来读大学的,学习较差,陈老师经常给她课后补课,还曾帮她补衣服。”

    陈佩方教育子女要努力学习,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她在给子女的书信中写到:“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善于利用条件献身祖国,虽苦犹甜。居安顺更当奋力拼博,不盗过实之名,不取非份之财,匆令名利玷污尔清白灵魂。”而这两句话也是陈佩方一生的写照。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对党和国家的誓言,为儿女们做出了榜样。

    如今当你在参观兰州大学校史馆时,在讲述学校教学发展成绩时的展板上会看到:化学系重点建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4门专业基础课,分别形成以陈佩方、张光、包启申、张汉良老师为首的教学团队;叶开沅的“固体力学”、钱伯初的“量子力学”、赵俪生的“中国通史”等一批课程都深受欢迎……作为其中唯一一位女性的陈佩方老师已经逝世29年了,这句话背后的许多故事却鲜为人知。这些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兰大化学人在新时代里奋勇向前!